2024年入職新員工“雛鷹計劃”人才培養(yǎng)結業(yè)考試
1.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目前按甲乙丙類管理的傳染病是:( B )
A.甲類2種,乙類25種,丙類11種;
B.甲類2種,乙類28種,丙類11種;
C.甲類2種,乙類26種,丙類10種;
D.甲類2種,乙類27種,丙類10種;
2.凡傳染源有過接觸并有可能受感染者都應接受檢疫,檢疫期為最后接觸日至該病的(E)
A最短潛伏期
B5天
C15天
D30天
E最長潛伏期
3.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D)
A病原體能通過動物傳播到人的疾病是。
B以動物作為傳染源,并在動物間傳播的疾病。
C一種疾病的病原體,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動物中生存繁殖。
D一種疾病的病原體,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動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條件下傳給人和家畜。
E經(jīng)常在某一地區(qū)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4.構成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是( E )
A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者
B傳染源、傳染途徑、易感者
C傳染來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D傳染來源、傳染途徑、易感人群
E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5.以下概念中不是常用反映流行強度指標的是:( A )
A.突發(fā)
B.散發(fā)
C.流行
D.暴發(fā)
6.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的醫(yī)學觀察期限為 天。 (C)
A.3
B.5
C.7
D.9
7.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D )
A 新生兒增加
B 易感人口的遷入
C 免疫人口的死亡
D 計劃免疫
8.現(xiàn)場流行病學調查中的病例定義應包括哪些因素? 以下最全面的是(B)
A.臨床表現(xiàn)
B.即患者的時間、地點、人群分布特征以及臨床表現(xiàn)/或實驗室信息
C.三間分布特征
D.時間、地點、實驗室診斷
9.經(jīng)呼吸道傳播疾病有 升高特征(B)
A.反復性
B.季節(jié)性
C.易感性
D.持續(xù)性
10.公共衛(wèi)生監(jiān)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B)
A.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
B. 預防和控制疾病的傳播
C. 增加醫(yī)療設施的數(shù)量
D. 提升個人健康意識
11.在公共衛(wèi)生監(jiān)測中,哪種方法最常用于疾病傳播的追蹤?(C)
A.觀察患者癥狀并記錄
B.通過社交媒體追蹤疾病相關話題的討論
C.應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分析病例分布
D.定期對人群進行非特異性健康問卷調查
12.污水流行病學相比于傳統(tǒng)流行病學的優(yōu)勢不包括以下哪項?(C)
A.數(shù)據(jù)更加客觀,更具有說服力
B.可以簡化研究對象的選擇
C.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收集信息)
D.可以排除人為的主觀性因素影響
13.國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分幾級?(B)
A.三級
B.四級
C.五級
D.六級
14. 浦東的區(qū)域實驗室主要承擔哪類指標的監(jiān)測(C)
A.農藥殘留
B.真菌毒素
C.獸藥殘留
D.有機污染物
15. 疾病監(jiān)測采用的方法屬于(A)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實驗性研究
D.理論性研究
16.疾病監(jiān)測可以分為主動監(jiān)測和被動監(jiān)測,以下屬于被動監(jiān)測的是(C)
A.人群免疫水平監(jiān)測
B.傳染病報告漏報調查
C.法定傳染病報告
D.蟲媒密度監(jiān)測
17.以下疾病屬于乙類傳染病的是?(C)
A 流行性感冒
B 流行性腮腺炎
C 百日咳
D 棘球蚴病
18.出現(xiàn)不明原因病例無法診斷時,應該采取哪種方法進行測序(A)
A.宏基因測序
B. RNA測序
C.DNA測序
D. Sanger測序
19.在氣相色譜分析中,色譜峰特性 與被測物含量成正比.(D)
A.保留時間
B.保留體積
C.相對保留值
D.峰面積
E.半峰寬
20.學生常見病監(jiān)測的內容主要包括哪些?(D)
A.體格檢查、問卷調查
B.問卷調查、學校教學生活環(huán)境監(jiān)測
C.體格檢查、學校教學生活環(huán)境監(jiān)測
D、體格檢查、問卷調查、學校教學生活環(huán)境監(jiān)測
21.食源性疾病個案調查表要求調查病例發(fā)病前__小時的飲食史情況(C)
A 24
B 48
C 72
D120
22.初步流行病學調查報告應在___小時內提交衛(wèi)生行政管理部門(C)
A 2
B 12
C 24
D 48
23.以下哪種情況屬于Ⅲ級食品安全事故(A)
A.事故危害比較嚴重,造成傷害人數(shù)100人以上,或者出現(xiàn)死亡病例的
B.市政府認定的較大食品安全事故
C.造成傷害人數(shù)30~99人,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的
D.區(qū)級政府認定的較大食品安全事故
24.以下哪一項不是營養(yǎng)狀況的體格檢查項目?(C)
A.身高、體重、坐高
B.胸圍、頭圍、上臂圍
C.血小板、血脂、血糖
D.皮褶厚度
25.人體的熱能來源于膳食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們在體內的產熱系數(shù)分別為(C)
A.4kcal/g、9kcal/g、9kcal/g
B.9kcal/g、4kcal/g、4kcal/g
C.4kcal/g、9kcal/g、4kcal/g
D.4kcal/g、4kcal/g、9kcal/g
26.老年人飲食應注意(C)
A.植物油可多多攝入
B.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應以蔗糖為主
C.蛋白適量而質優(yōu)
D.總熱能攝入不變
27.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包括(B)。
A.粉塵、毒物和噪聲
B.化學、物理和生物因素
C.粉塵、毒物和物理因素
D.化學因素和物理因素
28.作業(yè)場所職業(yè)危害因素檢測報告中MAC的表示什么?(C)
A.時間加權平均濃度
B.短時間暴露限值
C.最高允許濃度
D.超限倍數(shù)
29.工作場所操作人員每天連續(xù)接觸噪聲8小時,噪聲聲級衛(wèi)生限值為 (C)。
A.60
B.75
C.85
D.100
30.中醫(yī)學的體質概念對于人體體質的形成因素主要強調哪兩個方面?(C)
A.先天遺傳和生活環(huán)境
B.先天稟賦和飲食習慣
C.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
D.遺傳基因和醫(yī)療條件
E.生活方式和醫(yī)療條件
31.惡性腫瘤可分為:()、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等。(A)
A.癌
B.纖維瘤
C.脂肪瘤
D、內生軟骨瘤
32.制定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法規(guī),屬于健康教育干預策略中的 (A)
A.社會策略
B.環(huán)境策略
C.信息傳播
D.技能發(fā)展
E.組織方法
33.腸道傳染病的綜合預防措施中,主要措施應是(D??)
A.及早隔離病人
B.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yī)學觀察
C.預防接種、保護易感人群
D.切斷傳播途徑、搞好“三管一滅”
34.在疾病的三級預防中,健康促進強調(E)
A.一級預防
B.二級預防
C.三級預防
D.二級和三級預防并重
E.一級預防甚至更早階段
35.某學校計劃開展一項青少年控煙項目,關于項目具體目標的制定,屬于行為目標的是(C)
A. 干預結束后,80%的青少年相信吸煙有害健康
B. 干預結束后,60%的青少年學會如何拒吸第一支煙的技巧
C. 干預結束后,60%的青少年戒了煙
D. 干預結束后,65%的青少年認為應該為了健康放棄吸煙
E. 干預結束后,60%的青少年健康自評分數(shù)得到改善
36.兒童跌倒的疾病負擔主要由___和致殘率來說明(A)
A.患病率
B.住院率
C.康復率
D.知曉率
37.老年人最常見的傷害死亡類型是(D)
A.燙傷
B.銳器傷
C.交通傷
D.跌落傷
38.新區(qū)的慢性病危險因素監(jiān)測使用的抽樣方法是(A)
A 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
B 簡單隨機抽樣
C 整群抽樣
D 滾雪球抽樣
39.在進行服糖后2小時血糖測定時,口服糖水要在()分鐘內服完(B)
A 3min
B 5min
C 10min
D 8min
40.在上海,男性癌癥發(fā)病率第一位的是(A)
A. 肝癌
B.結直腸癌
C肺癌
D 胃癌
41.風險評估步驟包括(ABCD)
A.危害識別
B.危害特征描述
C.暴露評估
D.風險特征描述
42.食品安全事故調查主要從哪幾方面開展(ABC )
A.人群流行病學調查
B.衛(wèi)生學調查
C.實驗室檢驗
D.資料分析
43.感染性腹瀉的病原攜帶者主要有:(ABCD)
A.潛伏期攜帶者
B.健康攜帶者
C.恢復期攜帶者
D.慢性攜帶者
44.疫源地被消滅的條件為:(ABC)
A.傳染源被移走或者不再攜帶病原體
B.外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被徹底消滅
C.經(jīng)最長潛伏期后,易感者中無新病例報告
D.經(jīng)平均潛伏期后,易感者中無新病例報告
E.經(jīng)最長傳染期后,易感者中無新病例報告
45.關于終末消毒,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BCE)。
A.是當患者痊愈、死亡或離開后對其居住地所做的一次徹底消毒
B.目的是完全清除傳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
C.是疫源地消毒的一種
D.所有致病性微生物均需進行終末消毒
E.對外界抵抗力較弱的疾病一般不需要進行終末消毒
46.流行病學主要用途:(ABCD)
A.確定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
B.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
C.病因學研究
D.疾病自然史觀察
E.精準治療研究
47.下列哪項不屬于疾病的第一級預防?(ABCD)
A.篩檢
B.乳腺自檢
C.功能康復
D.定期體檢
E.戒煙限酒
48.下列哪種研究方法不適用于推斷因果關系。(ABCD)
A.斷面調查
B.縱向研究
C.橫向研究
D.回顧性研究
E.實驗研究
49.暴發(fā)調查的總結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ACDE)
A.暴發(fā)的經(jīng)過
B.調查人員的健康狀況
C.調查過程及主要表現(xiàn)
D.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E.經(jīng)驗教訓及結論
50.下列哪些是現(xiàn)場流行病學調查的目的:(ABCD)
A.查明病因
B.控制疫情
C.評價控制措施效果
D.預測疾病暴發(fā)或流行的發(fā)展趨勢
關閉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