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與數(shù)字素養(yǎng)復習題含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30題,每題1分,共30分)
1、認知領域的學習目標可以分為六個等級,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是()。
A.知道、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
B.領會、知道、運用、分析、綜合、評價
C.知道、領會、運用、分析、評價、綜合
D.知道、領會、分析、運用、綜合、評價
2、教育技術學是一門研究()的學科。
A、教育理論
B、教育方法
C、教育過程中應用的技術
D、教育政策
3、 以下()不是教育技術學中常用的教學模式。
A、翻轉課堂
B、混合學習
C、傳統(tǒng)講授
D、項目式學習
4、以下選項中不屬于教學設計理論基礎的是()。
A、學習理論
B、計算機理論
C、教學理論
D、傳播理論
5、下列媒體及資源中,不具有交互特性的是()。
A、投影機
B、BBS論壇
C、多媒體網絡教室
D、在線網絡課程
6、教育技術研究的對象是()。
A、促進學習
B、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和資源
C、策略設計、管理和實施
D、理論、研究和最佳方案
7、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最終目的是()。
A、使用在線平臺
B、建設數(shù)字化的教學資源
C、翻新的教學活動
D、有效提升絕大部分學生學習的深度
8、( B )是對專業(yè)能力評價、對通用能力評價、對職業(yè)素養(yǎng)等進行評價。
多元評價 B、多維度評價 C、增值評價 D、自我評價
9、信息加工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A、布魯姆
B、加涅
C、奧蘇貝爾
D、布魯納
10、()認為:學習過程不是漸進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而是突然領悟和理解的過程,即頓悟。
A、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B、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C、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D、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1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最終目標是()。
A、情境
B、會話
C、協(xié)作
D、意義建構
12、()學習理論重視人的尊嚴、人格完整和自我實現(xiàn);關注人獨特性、人的情感體驗和需求。
A、行為主義
B、認知主義
C、建構主義
D、人本主義
1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是最高層次需求。
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實現(xiàn)
14、提出” 強化”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A、布盧姆
B、布魯納
C、加涅
D、斯金納
15、價值體系個性化屬于教學目標中的()。
A、認知目標
B、情感目標
C、動作技能目標
D、以上都是
16、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是()。
A、強化
B、消退
C、懲罰
D、以上都對
17、()學習教學理論認為: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shù)慕虒W,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
A、布魯納
B、布魯姆
C、贊可夫
D、巴班斯基
18、教材難度、邏輯性和先后順序應符合學生心智發(fā)展水平及認知表征呈現(xiàn)出來,符合發(fā)現(xiàn)教學原則中的()。
A、動機原則
B、結構原則
C、程序原則
D、反饋強化
19、下列常見文件格式中,()為圖像文件格式。
A、WAV
B、JPG
C、MPG
D、SWF
20、如果要把自己本地計算機上的文件傳送到遠程服務器上,或從遠程服務器下載大型文件,使用了Internet的()服務功能。
A、WWW
B、FTP
C、E-mail
E-mail
E-mail D、Telnet
21、()是指在一定的教學傳播活動環(huán)境中,通過剖析學生、內容、目標、方法、媒體、環(huán)境等因素,使各種因素按照各自的特性,有機和諧地對應起來,使教學傳播系統(tǒng)處于良好的循環(huán)運轉狀態(tài)之中。
A、共識律
B、諧振律
C、選擇律
D、匹配律
22、教師在數(shù)字化活動中的道德修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方面的責任,包括法治道德規(guī)范,以及()。
A、數(shù)字安全保護
B、數(shù)字化意愿
C、數(shù)字化意志
D、數(shù)字化認識
23、根據(jù)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將整合的進程大略分為三個階段:封閉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和全方位的課程整合階段。
A、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B、封閉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C、封閉式的、以課件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D、開放式的、以軟件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24、()是把教學設計的各環(huán)節(jié)按照一定順序安排的基本模式,強調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序列性。
A、流程式模式
B、圓周式模式
C、ADDIE模式
D、CLE模型
25、以下關于戴爾"經驗之塔"理論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下一層的經驗比上一層的更有用
B、各種經驗的具體與抽象程度不同
C、獲得任何經驗都必須從具體到抽象的進行
D、經驗的抽象層次不可區(qū)分
26、Authorware屬于()。
多媒體集成軟件 B、圖像制作軟件
C、動畫制作軟件 D、聲音編輯軟件
27、網絡上常見的動畫圖片格式為()。
A、jpg
B、mpeg
C、bmp
D、gif
28、在搜索課件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用的課件資源網站,為了方便再次瀏覽該網站,最簡便的做法是( C )。
將該網址復制到一個Word文檔中
將網頁另存到一個特定的文件夾
將網址添加到收藏夾
D、將該網頁上的所有內容復制到Word文檔
29、Flash 動畫的基本構成單元是()。
A、幀
B、場景
C、層
D、元件
30、基于資源的主題學習模式設計步驟核心是()。
A、主題開發(fā)
B、活動探究
C、評價反思
D、教學目標
二、多項選擇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基于技術的發(fā)展,呈現(xiàn)()發(fā)展趨勢。
A、系統(tǒng)化
B、網絡化
C、智能化
D、虛擬化
2、()學習理論認為,世界是由客觀實體機器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所構成。
A、行為主義
B、認知主義
C、建構主義
D、人本主義
3、()學習理論認為,世界是由客觀實體機器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所構成。
A、教育
B、心理
C、教學設計
D、媒體理論
4、現(xiàn)代教育技術融合了多種思想和理論,主要包括()等。
A、學習理論
B、教學理論傳播理論
C、自然科學
D、系統(tǒng)科學理論
5、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技術所支持的學習環(huán)境已經體現(xiàn)出()、自主等特點。
A、開放
B、共享
C、交互
D、協(xié)作
6、在行為主義中,解釋學習的三大工具包括()。
A、觀察學習
B、注意學習
C、經典條件反射
D、操作條件反射
7、關于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描述,正確的是( ABC )。
教育技術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
教育技術關注教育中的技術,其研究對象是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屬于不同的學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
D、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都包含“技術”一詞,雖然所屬學科不同,但研究范疇基本相同
8、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觀點包括()。
A、經典性條件反射式學習
B、學習的結果是形成和發(fā)展認知結構
C、學習過程是類目化過程
D、發(fā)現(xiàn)學習是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
9、以下觀點屬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是()。
情境創(chuàng)設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協(xié)作發(fā)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
會話是協(xié)作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環(huán)節(jié)
D、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10、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教學理論教學實踐的特征有()。
A、學習者必須清楚地理解教學目標,即學習任務
B、學習者必須具備能順利地進行該項學習任務所必要的知識與技能
C、學習者必須具有掌握該項學習任務的意愿,不惜花費時間與精力
D、適當采用“學生教學”,鼓勵學生互教互學
11、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基本標準有()。
A、教師標準
B、效果標準
C、時間標準
D、課堂標準
12、贊可夫的發(fā)展性教學理論教學原則包括()。
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B、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C、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的原則 D、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
13、發(fā)現(xiàn)教學理論的特征表現(xiàn)為()。
A、強調學習過程
B、強調直覺思維
C、強調內在動機
D、強調信息提取
14、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科技逐漸在教育領域普及,當代教學理念更重視()。
A、重視能力培養(yǎng)
B、重視發(fā)展
C、重視過程
D、重視創(chuàng)新
15、系統(tǒng)科學是指()的統(tǒng)稱。
A、系統(tǒng)論
B、控制論
C、協(xié)同論
D、信息論
16、系統(tǒng)科學的基本原理包括()。
A、系統(tǒng)原理
B、反饋原理
C、有序原理
D、整體原理
1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敘述正確的是( ABC )。
從傳統(tǒng)面對面或者異步反饋走向課堂即時反饋
從傳統(tǒng)動畫模擬走向虛擬現(xiàn)實+工具模擬
從教師單項資源推送走向個性化資源推送
D、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
18、基于網絡的協(xié)作學習模式設計要點有強調小組任務、()等。
明確時間限制 B、周期性地提交進度報告
C、異質分組 D、制定清晰明了的評價標準
19、“雙主”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特點有()。
可靈活選擇“發(fā)現(xiàn)式”或“傳遞-接受”教學
基本采用“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充分吸收“傳遞-接 受”教學的長處
D、便于考慮情感因素(即動機)的影響
20、教學內容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A、歸類分析法
B、層級分析法
C、圖解分析法
D、頭腦風暴法
21、行為目標表述法主要包含以下()要素。
A、行為主體
B、外顯行為
C、行為條件
D、行為標準
22、教師在選擇教學媒體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A、選擇何種媒體最適合當前學習內容的展示
B、選擇何種媒體最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
C、選擇何種媒體能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
D、使用何種媒體最能支持教學評價的開展
23、微型教學系統(tǒng)的功能有()。
A、分組訓練
B、交互學習
C、示范教學
D、講評教學
24、計算網絡按拓撲結構分為()。
A、星形結構
B、總線型結構
C、樹型結構
D、分支結構
25、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是()。
A、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立足點是課程,信息技術應服從于課程
B、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是使教學方式產生根本性變革
C、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關注的是信息技術與各類課程的整合
D、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非信息技術與課程的簡單疊加
26、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論述正確的是()
A、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本身就需要與其他學科知識整合
B、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同時涉及課程文本與師生共同探求知識的過程
C、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只涉及顯性課程,不涉及隱性課程
D、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立足點是課程,信息技術服務于課程
27、教育技術學的核心目標包括()。
A、提高教學質量
B、降低教育成本
C、促進教育公平
D、提高分數(shù)
28、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場景有( ABD )。
智能作業(yè)批改 B、個性化學習推薦
C、虛擬教師替代真人 D、學生行為數(shù)據(jù)分析
29、教育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
A、教學設計
B、學習資源開發(fā)
C、教育數(shù)據(jù)分析
D、教學評價
30、混合式學習的優(yōu)勢包括( ABD )。
靈活安排學習時間 B、增強師生互動
完全替代傳統(tǒng)課堂 D、降低教學成本
三、判斷題(共40題,每題1分,共40分)
1、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知識傳輸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知識內化階段。
A、正確
B、錯誤
2、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去使用在線平臺,不是去建設數(shù)字化的教學資源,也不是去開展花樣翻新的教學活動,而是有效提升絕大部分學生學習的深度。
A、正確
B、錯誤
3、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更加關注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習心理研究,深人研究技術環(huán)境下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特征、心理過程特征、影響學習者的心理因素等。
A、正確
B、錯誤
4、目前,多媒體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的主流技術。
A、正確
B、錯誤
5、桑代克的試誤說認為:學習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形成或建立起來的。
A、正確
B、錯誤
6、斯金納操作條件反射說認為經典性條件反射式學習則更能代表實際生活中人的學習情況。
A、正確
B、錯誤
7、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huán)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lián)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
A、正確
B、錯誤
8、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對現(xiàn)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只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
A、正確
B、錯誤
9、關注行為的教學理論,即把“刺激--反應”作為行為的基本單位,學習即“刺激--反應”之間聯(lián)結的加強,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安排強化。
A、正確
B、錯誤
10、傳播者和受傳者都是積極的傳播主體。
A、正確
B、錯誤
11、香農—韋弗傳播模式屬于雙向傳播。
A、正確
B、錯誤
12、采用圓周式模式進行教學設計,表明教學設計是一個靈活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從任意一個環(huán)節(jié)開始。
A、正確
B、錯誤
1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計算機技術與課程整合。
A、正確
B、錯誤
14、實現(xiàn)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目標最優(yōu)化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最少資源,二是最大效益。
A、正確
B、錯誤
15、電化教育就是教育技術從概念的含蓋面來看,教育技術的范圍要比電化教育廣泛得多。
A、正確
B、錯誤
16、不同的媒體對事物的空間、時間、運動、顏色、聲音特征的呈現(xiàn)能力是不同的。
A、正確
B、錯誤
17、根據(jù)科技發(fā)展的需要而人為編制的符號系統(tǒng),如計算機算法語言,它屬于非言語符號。
A、正確
B、錯誤
18、Flash 允許用戶創(chuàng)建并產生動畫效果的是矢量圖形而位圖圖像不可以。
A、正確
B、錯誤
19、基于資源的主題學習是指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通過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各種不同的資源并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規(guī)范和步驟而進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動。
A、正確
B、錯誤
20、教學組織形式設計主要采用個性化教學。
A、正確
B、錯誤
21、診斷性評價就是學情分析。
A、正確
B、錯誤
22、標準參照評價是技能評價常用的評價方式。
A、正確
B、錯誤
23、學習活動具有靈活性和不可預知性。
A、正確
B、錯誤
2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學習是基于真實問題情境的探索學習,學習過程也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完成任務的過程。
A、正確
B、錯誤
25、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學習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專門是應用于本?;蛐》秶虒W的課程模式。
A、正確
B、錯誤
26、基于網絡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以探究為取向、利用網絡資源的課程單元教學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使用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都是從網上獲得的。
A、正確
B、錯誤
27、教師專業(yè)化要求教師具備學科專業(yè)性重于教育專業(yè)性 。
A、正確
B、錯誤
28、拉斯韋爾“五W”模式指出,在傳播過程中存在"噪聲",干擾信號可以對信息源、編碼、信道等產生影響。
A、正確
B、錯誤
29、在每一個正確反應之后能提供立即強化的CAI模式是操作與練習。
A、正確
B、錯誤
30、格式文本文件是建立在非線性超文本概念的基礎上的。
A、正確
B、錯誤
31、CLE模型包含六個基本要素,其中,問題是整個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焦點和核心。
A、正確
B、錯誤
32、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應了解的數(shù)字技術知識與需要掌握的數(shù)字技術技能,其中數(shù)字技術技能包括數(shù)字技術資源的選擇策略和數(shù)字技術資源的使用方法。
A、正確
B、錯誤
33、教師語言是指教師在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它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媒介,是一種行業(yè)工作用語。
A、正確
B、錯誤
教學技能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yè)技能,是教師面對教學情境時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具體的教學行為。
A、正確
B、錯誤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以教師主講,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職業(yè)教育教學模式,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行動能力。
A、正確
B、錯誤
一體化課程開發(fā)過程中,魚骨圖主要用于展示學生本次課的學習任務。
A、正確
B、錯誤
項目教學法也是一體化課程常用教學方法。
A、正確
B、錯誤
教學技能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yè)技能,是教師面對教學情境時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具體的教學行為。
A、正確
B、錯誤
教育技術僅指使用計算機和投影儀等硬件設備。
A、正確
B、錯誤
MOOC(慕課)允許全球學習者免費參與課程學習。
A、正確
B、錯誤
關閉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