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視域下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 俱樂部/網校教練員調查問卷

尊敬的教練員:

您好,衷心感謝您能抽出寶貴時間參與此次調查問卷。此次問卷目的在于了解您在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中的現(xiàn)實狀況,以及對于體教融合下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認知以及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實際需求。您的見解對于我們進一步展開研究非常重要,請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或填寫。我們將對您的回答嚴格保密,請您放心作答。衷心感謝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一、基本信息

1. 您的教練員級別/資質是?
2. 您在本俱樂部/網校主要負責訓練的青少年選手年齡段集中在?(可多選)
3. 您指導的學員中,參加CTJ賽事的主要級別是?(可多選)
4. 俱樂部/網校主要學員平均每周安排的網球訓練時長約為?
5. 俱樂部/網校是否與當?shù)貙W校/省市隊建立了固定的合作機制(如共建校隊、輸送人才、提供課程、交流合作)?

二、請結合您在俱樂部/網校培養(yǎng)過程中的實踐與觀察。(1=很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一般,4=比較符合,5=很符合)

6. 學員的學業(yè)壓力(作業(yè)、考試、升學)是影響其訓練出勤率和投入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7. 協(xié)調學員的訓練時間與學校學習時間存在較大困難
8. 您觀察到不少有潛力的學員因升學壓力而減少訓練量或放棄競技路徑
9. CTJ積分賽安排在周末或假期,有效降低了學員訓練參賽與學業(yè)的直接沖突
10. 俱樂部/網校學員中因網球運動損傷導致長期(>1個月)停訓的情況比較常見
11. 您認為俱樂部/網校當前的訓練體系能較好地兼顧學員的競技水平提升和文化學習需求
12. 俱樂部/網校現(xiàn)有的場地設施(數(shù)量、質量)能滿足不同水平學員的訓練需求
13. 俱樂部/網校內部可獲得的訓練專業(yè)支持資源(如體能師、康復師、營養(yǎng)指導、心理輔導)充足
14. 學員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是制約其長期接受高質量訓練(如增加課時、聘請更好教練、參加更多比賽)的重要因素
15. 您認為當前基層(俱樂部/網校層面)高水平、經驗豐富的網球教練數(shù)量不足
16. 您認為“體教融合”政策在有效緩解您所負責學員的“學訓矛盾”方面,實際效果較好
17. 您認為“體教融合”政策在促進俱樂部與學校形成人才培養(yǎng)合力方面做得很好
18. 您所在的俱樂部/網校是否建立了系統(tǒng)性的青少年運動員傷病預防和康復指導/保障機制?

三、請結合您對于政策與賽事的認知情況進行選擇或填寫

19. 您對“體教融合”政策(旨在促進學生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xié)調發(fā)展)的了解程度是?
20. 您認為學員在CTJ積分賽中取得的較好成績或排名,對其升學(如中考、高考)的實際幫助如何?
21. 您認為CTJ積分賽體系在銜接“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網球人才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的作用如何?
22. 您認為以下因素對俱樂部有效培養(yǎng)高水平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的重要程度是怎樣的?請按重要性排序(1=最重要,7=最不重要)
23. 在俱樂部/網校培養(yǎng)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過程中,您認為最迫切需要改進的政策或支持方向是什么?(請?zhí)顚? _______

四、發(fā)展建議

24. 您認為當前俱樂部/網校模式培養(yǎng)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可多選)
25. 您認為當前俱樂部/網校與當?shù)貙W校在“體教融合”(如共建校隊、課程支持、時間協(xié)調、人才輸送)方面的合作主要障礙是什么?(可多選)
26.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體教融合”,您認為俱樂部/網校、學校、省市專業(yè)隊之間應如何加強協(xié)作?(可圍繞溝通機制、資源共享、課程銜接、人才輸送通道、政策協(xié)同等方面提出建議)
27. 對于優(yōu)化CTJ積分賽事體系,或對于“體教融合”政策如何更好地支持俱樂部/網校培養(yǎng)青少年網球后備人才,您有何具體建議?(可圍繞賽事安排、積分對接升學、降低參賽成本、傷病保障、數(shù)據跟蹤、與學校銜接等方面提出建議)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