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學戰(zhàn)略關鍵領域交叉學科博士生(學術型)培養(yǎng)機制與質量成效調查

尊敬的老師:

您好!十分感謝您參與本次問卷調查。本問卷旨在了解研究型大學戰(zhàn)略關鍵領域交叉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學術型)的培養(yǎng)機制與質量成效。本研究所涉及的戰(zhàn)略關鍵領域包括: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納米科學、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本問卷采取匿名方式,不收集任何可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所有數(shù)據(jù)將嚴格保密,僅用于學術研究。問卷題項無對錯之分,請您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作答,預計需時5–10分鐘。若您同意參與本研究,請點擊開始答題。

如您對本研究或問卷有任何疑問,可通過以下郵箱與研究團隊聯(lián)系:zhaoruixue23@mails.ucas.ac.cn(趙同學)

衷心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中國科學院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課題組

2025年10月

1.

您所在的學科領域是(單選):

2. 貴單位在交叉學科博士生招生選拔機制方面:
  • 很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很符合
重視考察申請者跨學科學習經(jīng)歷或相關知識儲備。
重視考察申請者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跨學科問題的能力。
重視考察申請者的跨學科思維。
重視考察申請者的溝通協(xié)作等綜合素養(yǎng)。
重視考察申請者服務國家戰(zhàn)略關鍵領域的使命感與責任意識。
3.

 貴單位在交叉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方面:

  • 很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很符合
跨學院、研究所等聯(lián)合開課機制較為完善。
學科交叉的模塊化課程建設機制較為完善。
學科交叉的教材建設機制較為完善。
4. 貴單位在交叉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科研實踐活動方面:
  • 很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很符合
依托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選題機制較為完善。
以復雜問題為導向的跨學科科研實踐機制較為完善。
博士生實驗室輪轉機制較為完善。
博士生參與跨學科學術交流活動的機制較為完善。
5. 貴單位在交叉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貫通與分流方面:
  • 很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很符合
本博、碩博貫通制培養(yǎng)機制較為完善。
貫通式培養(yǎng)中的分流退出機制較為完善。
對分流退出學生的補償與善后保障機制較為完善(如博轉碩、重新申請學位等)。
6. 貴單位在交叉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導師與科研團隊方面:
  • 很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很符合
跨學科、跨領域的導師團隊建設機制較為完善。
導師團隊的分工與協(xié)調機制較為完善。
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建設機制較為完善。
科研團隊的溝通與協(xié)作機制較為完善。
7.

貴單位在交叉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科產(chǎn)教融合方面:

  • 很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很符合
科研院所人員參與高??蒲谢蚪虒W的機制較為完善。
博士生進入重大平臺、科研機構等開展實習實踐的機制較為完善。
企業(yè)人員參與高??蒲谢蚪虒W的機制較為完善。
博士生進入企業(yè)開展實習實踐的機制較為完善。
8. 貴單位在交叉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國際交流合作方面:
  • 很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很符合
邀請國際知名學者開設課程或學術講座的機制較為完善。
博士生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的支持機制較為完善(如短期的學術交流、會議、訪問或講座等)。
博士生中外高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機制較為完善(如長期的公派留學、聯(lián)培項目、國際交換生等)。
9. 貴單位在交叉學科博士生質量評價機制方面:
  • 很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很符合
重視學位論文盲審評閱專家組的學科、領域的多樣性。
重視學位答辯專家組的學科、領域的多樣性。
重視申請學位成果的多元化形式(如論文、學術專著、科研獎勵、發(fā)明專利等)。
重視學位論文選題緊密結合戰(zhàn)略關鍵領域前沿交叉問題或實際需求。
重視學位論文的研究視角、方法和內容上體現(xiàn)學科交叉。
重視考察博士生研究成果對科技前沿、實際問題所作出的實質性貢獻。
10.

貴單位在交叉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支持保障機制方面:

  • 很不符合
  • 不符合
  • 一般
  • 符合
  • 很符合
跨學科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建設機制較為完善。
開展學科交叉活動所需的儀器設備等硬件設施配置機制較為完善。
交叉學科博士生招生名額、配套經(jīng)費等資源配置機制較為合理。
交叉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管理機構運行機制較為完善。
針對交叉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yǎng)的管理制度較為完善。
交叉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的動態(tài)調整機制較為完善。
重視建設學科交叉的學術氛圍。
11.

請您為貴單位的交叉學科博士生培養(yǎng)質量的不同方面打分(滿分為5分):

  • 1分
  • 2分
  • 3分
  • 4分
  • 5分
具備堅實的多學科交叉理論基礎與知識體系。
能夠在實踐中整合并應用交叉學科知識。
具有獨立從事學科交叉科研工作的能力。
具有在學科交叉研究中產(chǎn)出高水平學術成果的能力。
具有較強的跨學科思維。
能夠在跨學科團隊中展現(xiàn)較強的協(xié)作與溝通能力。
具備服務國家戰(zhàn)略關鍵領域的使命感與責任擔當。
您的基本信息:
12. 您所在的高校名稱:
13. 您所在的交叉學科組織形式:
14.

貴單位是否聯(lián)合不同研究領域的導師對申請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進行考核。

15. 貴單位是否設立專門的交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管理機構。
16.

貴單位是否設立交叉學科學位評定委員會。

17.

您的職稱是:

18.

您在校內的行政職務是: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