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公益性社會實踐參與情況調查
本問卷實行匿名填寫,所有數(shù)據(jù)僅用于學術研究,我們將對您的個人信息嚴格保密。填寫大約需要5-8分鐘。感謝您的支持與參與!
1. 您的性別
男
女
2. 您所在的年級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3. 您的學科門類
人文社科類(如文學、歷史、法學、經濟、管理等)
理工農醫(yī)類(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工程、醫(yī)學等)
. 藝術體育類
4. 您來自
城市
鄉(xiāng)鎮(zhèn)
農村
5. 您對大學生參與公益性社會實踐活動的態(tài)度是?
非常有必要,是大學生應盡的社會責任
比較有意義,可以鍛煉自己
一般,可有可無
不太感興趣
完全沒興趣
6. 您主要通過哪些渠道了解公益性社會實踐信息?(可多選)
學校官網(wǎng)/團委/學生會通知
輔導員/班主任通知
社團、志愿者協(xié)會宣傳
同學/朋友介紹
社交媒體(如微信、微博、小紅書)
其他公益組織宣傳
很少關注,不了解
7. 您認為參與公益性社會實踐的主要價值在于?(請選擇最重要的3項)
提升個人綜合能力(溝通、組織、解決問題等)
增加社會閱歷,了解國情民情
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為個人簡歷增添光彩,利于升學/求職
獲得學分或學校規(guī)定的實踐要求
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學以致用,檢驗專業(yè)知識
其他(請?zhí)顚懀________
8. 您在大學期間參與公益性社會實踐的總體頻率是?
經常參與(每學期5次以上)
偶爾參與(每學期2次或每年3-5次)
僅參與過1-2次
從未參與
9. 您參與過哪些類型的公益性社會實踐活動?(可多選)
社區(qū)服務(如敬老愛幼、社區(qū)治理)
支教助學
環(huán)境保護(如植樹、垃圾分類宣傳)
大型賽會志愿服務(如運動會、博覽會)
醫(yī)療衛(wèi)生宣傳與服務
文化宣傳與傳承
鄉(xiāng)村振興相關實踐
線上公益(如網(wǎng)絡宣傳、在線支教)
其他
10. 您參與公益活動的最主要動機是?(單選)
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學校要求,為獲得學分或畢業(yè)
鍛煉自己的能力,增加社會經驗
對某一領域(如教育、環(huán)保)有濃厚興趣
受同學/朋友影響,從眾參與
豐富個人簡歷,為未來做準備
11. 在參與實踐過程中,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可多選)
溝通表達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升
組織協(xié)調與解決問題能力增強
對社會現(xiàn)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同理心
結識了新朋友,拓展了人脈
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得到應用與鞏固
獲得了成就感和精神滿足
其他
12. 您在參與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或挑戰(zhàn)是什么?(可多選)
課業(yè)繁重,時間沖突
活動信息不對稱,找不到合適的項目
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實際意義和深度
缺乏必要的培訓和專業(yè)指導
活動經費不足或需要自費,經濟壓力大
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
與服務對象或團隊成員溝通不暢
未遇到明顯困難
13. 您認為一次成功的公益性社會實踐最重要的因素是?(單選)
活動內容設計充實,有實際社會價值
有專業(yè)的指導老師和充分的培訓
團隊成員配合默契,分工明確
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源保障
與服務對象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
有完善的成果總結和反饋機制
14. 您希望學?;蛏鐣谀男┓矫嫣峁└嘀С??(可多選)
提供更多元、高質量的實踐項目信息
設立專項實踐基金,提供資金支持
加強前期培訓與專業(yè)指導
完善安全保障與保險機制
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與激勵機制(如學分、證書、表彰)
搭建成果展示與經驗交流平臺
將社會實踐與專業(yè)學習更緊密地結合
其他
15. 您未曾參與公益性社會實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選)
學業(yè)壓力大,沒有空閑時間
不感興趣,覺得與個人發(fā)展關系不大
缺乏獲取相關信息的有效渠道
擔心活動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
擔心安全問題或缺乏保障
經濟原因,部分活動需要自費
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人打交道
學校沒有硬性要求
其他
16. 在什么條件下,您會考慮參與未來的公益性社會實踐?
學校將其作為必修學分
有與我的專業(yè)高度相關的項目
活動時間安排靈活,不與課業(yè)沖突
提供充足的培訓和指導,讓我有信心參與
有適當?shù)难a貼或獎勵
有朋友或同學一同參與
仍然不打算參與
17. 對于如何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公益性社會實踐活動,您有什么具體的意見或建議?
關閉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